- 手机:
- 13530722851
- 电话:
- 13530722851
- 邮箱:
-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 地址:
-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我只是凑合着离婚婚外情,怎么能走呢?”
东北著名情侣白云和黑兔的经典情话,成为时代的泪水。在欢乐的21世纪,中国的离婚率和经济数据一起飞速上升。
1978年,中国粗离婚率仅为0.18‰。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达到3.15‰,增长了十多倍[1]。
比中国离婚率跑得更快的是东北三省的离婚率。数据显示,东北三省的粗离婚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黑龙江一马当先,吉林、辽宁的离婚率增速也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一步[2]。
人们往往把离婚率的上升视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但说到民政局,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时尚年轻人却不得不输给东北老大哥。
事实上,东北人可能是中国离婚最热衷的一群人。
是什么让东北人这么想离婚?
东北式婚姻
离婚的东北人比东北虎还凶猛。
自2014年以来,黑龙江粗离婚率一直位居全国第一,直至2019年被直辖市重庆超越;吉林、辽宁两省也长期走在各省前列[2]。
如果排除未婚人口,用“离婚率”除以已婚人数来衡量离婚率,则更明显东北人在离婚方面“领先”。
2007年至2015年,黑龙江、吉林长期稳居“贴现率”前两名位置,辽宁也长期排名靠前[2]。去年,黑龙江、吉林离婚率分别高达74%、69%,仅次于天津;辽宁的数据也接近60%,仅次于重庆等直辖市[3]。
在东北民政局门口,每10对领结婚证的新人,就会经过6至7对正在领离婚证的怨恨夫妇。两人对视一眼,心里都翻了个白眼。
为什么离婚?
黑龙江省妇女研究所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该省最常见的婚姻危机原因中,“婚外情”最为常见。 [4]
南开大学团队在吉林省长春市的一个村庄进行的一项调查也发现,该村80%的家庭有离婚和婚外情,而且大多数离婚是由于配偶一方甚至双方的婚外情造成的[5 ]。
当然,让东北人爱欺骗的并不是火锅猪肉和美食。婚外情的根源首先在于人口流动。
东北地区是人口净流出地区,尤其是吉林、黑龙江。 21世纪头十年,人口净流出总计约300万人,超过总人口的4%[6]。
相关研究表明,外出务工比例较高的村庄离婚率较高[7]。对于农村夫妻来说,无论是一方单独外出打工,还是双方共同外出打工,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婚姻的结束[8]。
另一半的老脸越来越无聊,微信聊天如远水难解近渴。当一起工作的哥哥妹妹表现得温柔体贴时,很多人自然会被震撼。
更糟糕的是,你的手机上有约会应用程序和“摇一摇”,它不断地推荐乡村小伙子和隔壁给你洗头的女孩。
对于21世纪的中年人来说,开始一段新的恋情可能比你在大学时更容易。
在中国,提出离婚的主要是女性[9]。
研究表明,当一个家庭涉及流动人口时,无论是丈夫或妻子单方面外出务工,还是夫妻共同离家出走,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都会提高[10]。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有流动人口的农村家庭中,女性的性别意识也会不同程度地向现代、平等的方向转变[11]。
但另一方面,流动家庭中的夫妻沟通较少,矛盾较多,甚至家庭暴力较多。妻子在家里的声音变大了,但她并没有感到更快乐[10]。
当他们对现状的不满和收入积累在一起时,离婚就成了自然的选择。
但放眼全国,东北人口外流并不突出,并不能完全解释其离婚率领先。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中,辽宁是人口流入省份,黑龙江、吉林则是人口流出省份,与安徽、四川、湖南等省份相比,流出数量和比例均远远落后。主要移民省份[6]。
人来人往,分离与团聚,终究只是时代的背景;爱情梦想破碎的人需要额外的信心来放下过去并提出离婚。
大时代的离婚浪潮
人口流动带来的“婚外情”背后,隐藏着广阔而富饶的东北农村。
东北地区人均土地面积大,农业剩余量大,农村商品经济扎根较早[5]。
东北的大多数村庄历史都很短。虽然是熟人社会,但是大家相处的时候都受到市场逻辑的影响,都不愿意过多的干涉对方的父母。在农村舆论领域,婚外情在一定程度上是被容忍的[5]。
人口迁移大潮中,一方面是宽松的乡村舆论,另一方面是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如果你们中的一个或两个作弊,这并不奇怪。
正如长春一位离婚女性所说,“有真感情是愚蠢的,以前女人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现在女人都在找(婚外情对象),而你却在找我。[5]”
从农村走向城市,更容易发现,东北的高离婚率与人口外流的惨淡现状有关,但也是光辉岁月留下的现代遗产。
东北三省是共和国的长子,东北大部分城市居民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国企体制。直至2004年,经过多轮改革,东北三省平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仍创造了近70%的工业增加值[12]。
国有企业是国家政策执行最严格的地方之一。
国企职工生孩子后往往面临比其他人更严重的后果。国有企业职工成为最服从国家生育政策的群体;与“铁饭碗”相比,“孩子多,幸福”已经失去了意义[13]。
孩子多并不一定意味着你会得到祝福广州哪里有正规小三侦探公司,但会让离婚变得更加困难。在中国,一对夫妇的孩子越多,他们离婚的可能性就越小[14]。东北普遍较低的生育率,降低了想要离婚的东北夫妇来自孩子的阻力。
另一方面离婚婚外情,哈佛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者发现,中国独生子女比例的增加提高了女性受教育水平[15],而后者与离婚率密切相关。
上海财经大学的研究表明,我国大专及以上学历男女性别比每增加一个单位,粗离婚率就会增加0.43[16]。
东北的离婚率也是一代女大学生所贡献的。
离婚率的突然上升只是大时代投下的阴影。
2003年,中国颁布了《婚姻登记条例》,大大简化了协议离婚的程序。夫妻想要离婚,不再需要单位或居委会的介绍信,也不再需要等待不到一个月的审核期。他们的婚姻可以当日当场解除[2]。
与此相对应的是,2000年至2005年间,全国“户户比”突然出现了明显的加速上升——吉林、辽宁的“户户比”同时大幅上升[2]。
社会的发展会让婚姻更加自由地改变,但在一定时期内,离婚率的上升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里兰大学的研究表明,21世纪美国离婚率持续下降,部分原因是年轻人普遍晚婚,夫妻感情和经济基础更牢固[17]。
精心挑选的婚姻自然更加稳定。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是一个婚姻普遍的国家;绝大多数人,无论他们多么坚定地单身,最终都会结婚[18]。
人口迁移浪潮中匆忙结婚的夫妻,婚前相处的时间很短,婚后面临着令人目不暇接的环境变化。他们后来不可避免地会意识到自己嫁错了人[19]。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所说:“离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婚姻。”
离婚后谁是赢家?
电影《钢的钢琴》中,王千源饰演的东北下岗工人陈桂林谈起离婚后的前妻,称她嫁给了卖假药的人,生活过得很幸福。 “我终于可以过上梦想中不劳而获的生活了。”
在一些性别比例悬殊的婚姻市场,很多女性试图通过再婚来寻求更好的经济条件[19],但更多情况下,离婚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并不是一件稳赚不赔的事情。
由于彩礼的上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农村男性离婚后被边缘化为“光棍”,或者再婚时支付高额彩礼,从而陷入贫困[20]。
对于妇女和儿童来说,离婚是陷入贫困的最常见原因[21]。
在中国,夫妻离婚后,孩子往往由母亲抚养[22]。
由于就业市场的性别不平等广州哪里有专业的侦探社,需要抚养孩子的单亲母亲往往面临更恶劣的就业条件、更低的工资和更大的经济压力[23]。
当每个人都过着困难的时候,子女抚养费就是杯水车薪。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子女抚养费一般不会超过支付人收入的50%[24]。即使全额支付子女抚养费,抚养孩子的父母仍将面临生活质量的下降。
吉林省某基层法院抽样调查发现,赡养费过低的问题已经对离婚妇女的经济地位构成了威胁[22]。
与此同时,单亲妈妈还要承担独自抚养孩子的时间成本:照顾孩子的起居、接送放学、辅导作业、学校活动……一切都需要时间。无力承担996的单亲妈妈在就业市场上更加被动。
你越忙,你的收入就越低,你的收入越低,你就越忙,几乎是一个无限循环。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离婚生活会更好;财务不稳定和婚姻破裂常常相互影响。
研究表明,当丈夫失去全职工作时,离婚的风险就会增加[25]。
当经济下行、就业萎缩时,收入减少只是最直接的负面后果。
当未来的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而我们还不知道下一份工资什么时候到来时离婚婚外情,有多少情侣不得不错过去商场购买时不看标签的时间,同时,他们必须为在炖菜中再加两根葱而争论。半小时。
争吵过后,爱情变得更加脆弱。
当然,面对高昂的离婚成本和经济成本,人们也可能在经济危机期间选择更加谨慎的离婚[26]。
但即便如此,就业低迷往往也会造成家庭持久的裂痕。即使一对沮丧的夫妇因经济问题而没有立即离婚,他们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也将不可避免地分居[26]。
如果说“现在离婚”和“观望”只是短期痛苦和长期痛苦之间的两种选择,那么在东北人的历史上,两者都没有缺席。
以辽宁为例,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国有企业规模的缩小,裁员潮随着离婚率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的事业和生活同时进入转型的阵痛[27]。
直到21世纪,裁员潮退去,东北人民一边勤奋地南下创业,一边不断离婚、再婚[27],告别旧时代,开始新生活。
时世再艰难,也阻挡不了东北人离婚的脚步。
这或许也是另一种东北精神:钱是宝贵的,婚姻也是昂贵的;金钱是宝贵的,婚姻也是昂贵的;如果是为了自由,两者都可以扔掉。
参考:
[1] 刘文荣. (2019)。青少年离婚变化趋势及社会原因分析当代青年研究,(6),58-65。
[2] 李雨桐. (2018)。东北地区离婚率居全国第一的原因分析人口学杂志(5),38-46。
[3]第一财经日报。 (2021)。 31个省份婚姻大数据。
[4] 哈尔滨日报. (2015)。省妇女研究会对我省离婚问题的调查显示,婚外情和经济暴力是离婚的主要原因。
[5]李永平. (2019)。断裂的宣传:私生活变迁与农民婚姻失序——基于东北G村离婚现象的分析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35-44。
[6]魏一方,张本博。 (2018)。东北地区人口变化形势、影响与对策.中国经济贸易指南,15, 65-67。
[7] 刘彬彬,崔菲菲,施庆华。 (2018)。劳动力流动与村庄离婚率。中国农村经济,10.
[8] 莫伟桥,石金川. (2015)。农村人口迁移对离婚率的影响中国人口科学,5,104-112。
[9]司法大数据研究院. (2018)。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离婚纠纷。
[10]刘新才,李岩。 (2013)。流动因素对农村已婚妇女家庭地位的影响——基于陕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妇女研究系列,(5),34-42。
[11]杨帆,曾巧玲。 (2016)。人口流动对农村已婚妇女性别观念的影响研究南方人口 (5),39-49。
[12]陈玄清,张克云。 (2007)。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问题和政策。中国市场出版社.
[13]程浩、马云、徐立成(2016)。执行政府政策:私有化和中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削弱效应。 2016 年 AEA 会议论文,旧金山。
[14]杜凤莲. (2010)。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婚姻稳定性的影响比较经济和社会制度,(5),105-112。
[15]黄文、雷X、孙A(2016)。少意味着多:独生子女政策对女童教育的影响。剑桥:哈佛大学。
[16]何林浩. (2018)。中国高等教育性别比和离婚率不断提高。世界经济论坛,(6),70-85。
[17]科恩,PN (2019)。即将到来的离婚率下降。社会,5,23787。
[18]陈为民,李晓庆。 (2020)。晚婚还是不婚:婚姻传统与个人选择。人口研究,44(5), 19-32。
[19] 李永平,杜鹏. (2016)。婚姻变迁:农村妇女在婚姻家庭转型中的主导地位——关中J村离婚调查中国青年研究,(5),86-92。
[20]张学林. (2016)。阶层分化、社会流动与农村离婚新秩序——以鲁西北C村的离婚经历为例中国青年研究(12).
[21]比安奇,S.(1999)。非居民父亲和监护母亲经济福祉的性别差距。人口统计学,36,195–203; Smock, PJ、Manning, WD 和 Gupta, S. (1999)。结婚和离婚对妇女经济福祉的影响。美国社会学评论,64,794-812。
[22] 李鸿祥. (2014)。离婚妇女婚姻家庭权利司法保护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中等发达地区基层法院2010年至2012年抽样离婚案件为对象。
[23] 塞耶,LC (2006)。离婚和关系解除的经济方面。见 MA Fine 和 J. Harvey(主编),《离婚和关系解除手册》(第 385-406 页)。新泽西州莫瓦:劳伦斯·埃尔鲍姆。
[24] 赵力,丁宇. (2018)。离婚案件中未成年子女抚养费确定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中华女子学院学报,第30期;第148(02)期,18-26。
[25]基勒瓦尔德,A.(2016)。金钱、工作和婚姻稳定性:评估离婚的性别决定因素的变化。美国社会学评论,81(4), 696-719。
[26]莫,L.(2016)。离婚决定因素的回顾:跨国视角。国际家庭社会学杂志,29-47。
[27] 周莹. (2016)。辽宁省出生率和国有企业失业率对离婚率的影响分析